“企业的布局应该从长远考虑,不能再短视了,而是要考虑中长期的发展,特别是对于微笑曲线的两端,一端是研发核心的技术,一端是客户的服务,相对来说下的功夫应该更多,企业的生命力会更长久一些,这样的话 ,才能避免被赶走的危险。”
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已成为国内不少地区积极推行的新政策。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、深圳前海、上海、广州佛山、山东临沂等都有此类政策出台,打破以往工业用地出让单一的50年制,将新年限划定为20年,或10-50年不等。
虽然天津尚未有相关政策出台,但中原地产天津投资顾问部总经理高飞认为,北上广等地方纷纷探索工业用地弹性年限出让制度,这对于天津各产业园内的企业来说,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信号。
用地紧张 陷入尴尬
“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,把缩减工业土地租金作为招商引资的一种筹码,天津滨海新区的开放之初,就曾爆出“零地价”引资的问题,反映出政府对于土地作为生产要素内在价值的忽视,其根本还是计划经济的思维作祟。”天津社会科学院经济社会预测研究所所长卢卫指出。
近10年来,中央政府加强了房地产宏观调控,严控用地指标,但目前,多数沿海发达地区城市的土地资源依旧紧张,工业用地也包括在内,大量的园子建而不用,且工商业用地的批复相对宽松,导致此类用地浪费,开发区“晒地皮”比比皆是。
“综合来说,政府是为了增强自己对于资源调配的权利,掌握更多的可回收利用的土地资源,从而做出一个年限的保障。”高飞分析道。
记者从《天津市工业布局规划(2008-2020)》看到,到2020年,天津市全市工业用地将由目前的455平方公里增加到725平方公里。其中,滨海新区工业用地总面积为400平方公里,占全市的55.2%;环城四区(不含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部分)和外围五区县工业用地总面积为321平方公里,占全市的44.3%;中心城区都市工业用地面积为4平方公里,占全市的0.5%。
而根据戴德梁行提供的数据显示,2007年以来,热点城市工业用地价格快速上涨,一些一线城市工业用地价格年均涨幅超过20%。
随着天津城市土地资源绝对减少、用地红线一再收紧,采取系列措施,加快工业用地集约制度制定、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势在必行。
工业用地改革路在何方
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丛屹认为,工业用地缩期的影响,对产业园内企业的影响并不会太大,相比用地期限,土地利用的方式更加重要。
“20年对资产设备来说,基本上已淘汰完毕,企业本身的折旧期也不会长达20年,理论上看20年和50年差距很大,但实际上对产业的持续发展不会产生致命性的影响。园区企业大可不必过分担心,租让期限只是一种方式,如果企业能够长期健康发展,实际土地的使用、再续租都不会是问题。”
产业园区在招商方面,高飞提到,应加大对小微企业、创新企业的扶持力度,降低入园门槛,同时再配合工业用地灵活的流转制度,慢慢让一大批的小微企业成长起来,只有无数的夫妻店、父子店在此生根,才能为产业园聚集真正的人气。
对于工业用地改革的未来方向,专家建议,要学习先进的国际经验,在投资目标不够明确的前提下,工业地产的发展一是要以综合性、标准化、多层化、变通性厂房(工业大厦)为主,充分体现规模聚集效应;二是要产城融合,工商居混搭,尤其是小城镇建设,既要防止“卧城”,更要防止工业晒地皮;三是适应产业结构升级,充分发展适合小微企业寻求的厂房租赁市场;四是坚持灵活弹性的出让周期,土地租金标准可实行年租制并随行就市。四是要引入专业的工业用地开发商好物业管理尚,提供更为专业运营服务。